欢迎访问 环保法制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打造群众满意的“秦淮水系流域花园”

发布时间:2020-01-07来源: 作者: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江苏省和南京市关于水环境治理的部署要求,以“突出一个主题、狠抓两大任务、实现三个助推”的实践,全力推进水环境整治,“秦淮水系流域花园”渐行渐近。   突出一个主题   秦淮因水得名、因水而兴,从2016年起,在南京市率先开展治水攻坚战,把治水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加以推进。区委常委会连续4年大年初六集体调研水环境整治,开年先问水成为秦淮领导班子的新年俗。   秦淮区突出打造“秦淮水系流域花园”这一主题。水系流域花园是指将区域内老城“三湖六河”(月牙湖、清水塘、白鹭洲;内秦淮河东段、南段、中段,明御河、东玉带河、西玉带河)统筹排列,开展生态治理,建设“水下森林”,建设滨水绿色景观,打造亲水、休闲、文化空间。将夫子庙、大报恩寺、朝天宫和明城墙这几个最具秦淮特色的珍珠串联起来,以灵动的水为纽带,以滨水绿带为亮点,以水上观光为卖点,将“十里秦淮”延伸到整个老城,将“泮池”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构建城河一体、水绿相融、人水和谐的水系流域花园。最终实现走出家门就是花园、城区即景区的效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小确幸。   狠抓两大任务   建设和管理是水环境整治提升的左右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水环境工程建设方面,做到六个坚持。坚持规划引领,以时间为纵轴,编制《秦淮区河湖水系综合治理与保护规划报告》,一以贯之、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流域协同,以区域为横轴,流域协同治理,统筹好长计划与短安排、建成区与全流域、上游与下游、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坚持还河于民,先后拆除河道蓝线范围内违建217处,清理影响雨污分流工程障碍2316处、征收79处、退让39处,合计面积9万平方米,首次实现沿河步道80公里全线贯通。坚持截污治本,完成排口整治283个,完成雨污分流新建片区1007个,敷设污水管34公里,采取滚动式建设,按流域分片施工,实现了由合流制向雨污分流全覆盖的转变。坚持科学施策,实施“一河一策”,因河制宜开展水环境整治提升,累计清淤140万立方米,分类实施生态修复22条,启动象房村净水站建设,加大引水补水力度。坚持文化融合,深挖历史文化元素,打造了内秦淮河、清水塘、红花河等一批河道景观、文化走廊。   在河湖管理方面,打破六个瓶颈。打破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瓶颈,编制《秦淮区河湖管理制度》,全方位、立体式为全区河湖管理提供指导。打破责任制度缺失的瓶颈,结合全区实际建立了“六长一员”河长制体系,推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开展,实现由点及面、由水质管理向全面治理的转变。打破管水千篇一律的瓶颈,根据每条河道、每个排口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档案,“一河一档”“一口一策”,每周进行水质检测,每日巡查河道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整改。打破排水户整治难的瓶颈,全面完成现有3640个排水户整治任务,实现排水许可全覆盖。将排水户整治工作纳入全区大城管考核,每月进行点评通报;同步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沿街商户乱倒污水、工地违规排水等行为,累计处罚金额80万元。打破管理人员职责监管不到位的瓶颈,切实加强考核监督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创新考核督查方式,拓展公众参与渠道,从严追究责任不手软,力求河湖治理常态长效。打破治水氛围不浓的瓶颈,坚持民主整治,注重居民议事协商,聘任190名民间河长,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并以实际效果让群众理解、支持、拥护,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经过不断努力,近年来全区河道水质持续改善,2016年全区河道基本消除黑臭,2017年全区河道全面稳定消除黑臭,2018年主要河道率先消除劣Ⅴ类,2019年实现全面消除劣Ⅴ类。清水塘、月牙湖、内秦淮河、西玉带河等一大批精品工程不断呈现,月牙湖被江苏省水利厅评为省级生态样板河湖,成为全国“河长制”培训的现场教育基地,其治理成效接受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   实现三个助推   实现水环境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秦淮水环境的提升带动全域环境的综合提升,综合环境的提升又为全域打造出更优的宜居宜业环境。通过排水户整治,秦淮区关停、淘汰了一批小餐饮等低端产业,同步建立了涉水企业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对不达标的企业责令退出,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实现水环境提升对全域旅游的助推。秦淮水系流域花园的成效逐步显现,真正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真正实现处处皆是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下一步,秦淮区将进一步推进河岸沿线绿化彩化亮化等工程,研究拓展夫子庙水上游船观光线路,论证考虑开通水上巴士等旅游项目。   实现水环境提升对历史文化建设的助推。秦淮关于水的历史文化因素很多,以水为纽带,穿引起沿线古桥、古井、古建筑等文化标识,不仅是横向地理上的串联,更是纵向历史上的传承。深度挖掘这些和水有关的人物典故,探寻故事背后的历史文化,可以把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通过水讲出来,使秦淮“水名片”家喻户晓。  林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环保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