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世代保卫村民安全
发布时间:2020-06-29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
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的临沣寨原名水田村,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据《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丰)北复南,丰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临沣寨又名红石寨、朱洼寨,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传,明清交替之际,晋王朱求桂为了能够躲避听政府的追捕,携后人来此生活。百年过后,此地成为了朱洼寨。清道光到咸丰年间,寨内朱家一分支出现了朱紫贵、朱振南和朱紫峰三兄弟,三兄弟靠着经营盐业使朱洼寨发展到鼎盛时期。三兄弟赚钱大量财富之后好善乐施,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多有匪患。为确保安全,三兄弟商议之后决定将原来的土寨拆掉改为石寨,石头全部是坚硬的红色花岗岩。为了使石寨尽可能的坚固,每块花岗岩都是0.6米长的石条,石条每一顺石隔一把石,中间空当用四块红石条顺着填满,再用屯住夯实。除了坚实的寨墙外,寨内路面也都铺有红石,以防止敌人挖地下通道攻打进来。为了不被动挨打还在村子中安装了72门大炮,而且还给各家各户安装了可以看到外面情况的小孔,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看到敌人来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到攻打敌人了。即便是敌人使用最为先进的武器将城墙给攻破了,他们也有逃生的办法,他们可以用早就修建好的三口大井进行逃生,这三口大井可以通到外面很远的地方,就算是敌人发现了这些大井也是找不到他们的。朱家三兄弟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坚固的城墙多次抵挡住了土匪的进攻,保卫了村民。
不过,真正让朱洼寨闻名的是抗战时期抵御了日军进攻。1945年,日军在投降之际曾连续三天攻打石寨,最终因太坚固只得绕道离开。解放后,曾有人想拆掉石寨,在耗费巨大人力后未果。也幸而拆除未果才让我们有幸能参观这座难得的古石寨。
该寨呈不规则椭圆形,为纯一色红石筑砌而成。内土外石结构,寨高7米,寨顶宽2-5米不等,寨墙全长1100米,上砌墙跺800个,炮楼5座。寨西门门洞高3.2米,宽2.7米,门楼高5米,称“临沣”门,取临“沣溪”之意,临沣寨因此而得名(1985年更名)。
寨内两条东西主街与两条南北大街呈“井”字形交错,房舍多为砖木脊坡式瓦房。寨内古建众多,有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四月的“汝河南岸三镇府”之首的朱镇府古建筑群落;有重修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的关帝庙一座,古四合院多处;有清一色红石筑砌而成的三间明代民居。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和《百科探秘》栏目,曾先后来到这里拍摄过有关临沣寨的纪录片和专题片,电视电影《摊牌》、《作局》、《挂帅》等一些影视拍摄剧组还把这里作为了拍摄影片的场景首选地。
如此一座充满传奇故事的古寨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游览一番呢?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