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如今摇身一变成景区
发布时间:2020-06-16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
我们见惯了古人的伟大智慧结晶,一座座时至今日仍难以复刻的古代建筑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感叹古人的创造力与执行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古代建筑都能成功建成,不少工程被搁置,成为了“烂尾楼”。
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的阳山碑材就是其一,堪称古代最大烂尾工程,耗费无数人力却被弃用。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分碑座、碑身和碑额,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为取此石材,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眼看成功在即却惨遭遗弃。有关这遗弃的原因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究竟为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阳山碑材如今重新启用成为景区可是实打实的。
南京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了南京明文化村,它较为完整地为现代人展示了那样一段明代世俗生活画卷,游人可以亲身体验建造碑材时军工们的日常生活。景区北至阳山山脊,南至雁门山山脊,东至汤山采石场,西至景区停车场,总面积约230000平方米,将阳山碑材包裹在内形成了完整的采石场景。文化村的建筑采取了明代建筑风格,以石材、木材为主,豪放粗犷、古朴自然。铁匠铺、石匠铺、酒坊、监工房、戏台鳞次栉比,明代工匠、妇女、兵丁穿梭往来。明文化村内一天滚动上演各种情景剧,杂耍、舞狮、劫镖车、赐御婚……专业演员在其中翻腾跳跃,可谓精湛。
原来的烂尾楼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文旅景区,不得不让人感慨。大家还知道哪些“烂尾楼”变景区的故事吗?快来和小编分享一下吧!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