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粮有必要吗?
发布时间:2020-04-27来源: 作者:
随着全球疫情的影响,一些国家开始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造成国际粮价上涨。特别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宣布限制小麦、大米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身边可能会有些人因为担心粮食短缺而进行囤积抢购,但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中国不会缺粮”
“从我们目前拥有的科技水平和研究成果来说,我们是不会存在粮荒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给出了答复,“中国不会出现粮荒。另外我国粮食产量很充足,去年的整体粮食产量达到了6.6亿吨,对于国内的供给是相当充足的,我们国家的粮食已经连续5年都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是基本上供求平衡的,稻谷是供大于求的,而且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人家粮食占有量就是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达到了470公斤,而且农业部也表态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很充足,不建议囤粮,粮食还是吃新鲜的好。
“夏粮面积稳定,生长良好”
据了解,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在4亿亩,在田作物长势良好,早稻面积7000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亩,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基础,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去年我国谷物的净进口量为1468万吨,仅占国内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且进口品种主要是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弱筋小麦和泰国大米等。因此,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制度齐全”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介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改革,开始着手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新型粮食储备体系。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专管的国家粮食储备局,2000年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在2008年世界性粮食危机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因势利导,建立健全了地方省份、地市和县三级地方政府储备,形成了以中央储备为主导、省级储备为支撑、市县和企业及社会储备为基础的现代粮食储备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市场稳定器和保供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从国情出发,坚持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严格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粮食主产区储存三个月、主销区储存六个月、产销平衡区储存四个半月的储备数量,从体制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和应急供应。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