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圣地,石经长城
发布时间:2020-04-26来源: 作者:
房山云居寺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佛祖舍利、唐辽塔群及众多文物古迹,其中尤以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佛教文化特色的一大宝库,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云居寺有三绝,分别是石经、纸经、木版经。石经是一位名叫慧思的高僧创立的,鉴于南北朝时期灭佛运动带来的惨痛教训,发愿要将佛经刻在石头上,便于永久保藏,以防再遭不测。他死后他的弟子一代又一代,都承接了这一事业,直到明末清初才算告成。据了解,这每一块石经,其文字端庄秀丽,荟萃了众多书写风格。据不完全统计,石经共计3500万字,字字工整俊秀,经专家考证,竟无一错字、漏字,不愧为奇迹。
纸经以《大方广佛华严经》最为引人注目,寺内还为此特辟了一间屋,用来陈放它。此经乃妙莲寺的比丘祖慧在崇祯十三年,刺破自己的舌头,蘸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共计八十卷、六十万字,尤为珍贵。这种“刺血为墨”的方式在史料中被看作古代僧人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之心。
《龙藏》是如今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的的木刻大藏经之一,在云居寺内,刻于清雍正十一年至乾隆三年,共7160卷,由79000多块木板构成。这些木板经都是用上等的梨木雕刻而成,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皆雕刻精美,版面规整,十分美观,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
石经山本名白带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南云居寺东二里处,又称芯题山,当地俗名小西天。山腰分两层,凿有九个藏经洞,洞内存放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4559石。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版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刻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