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加强余氯检测
发布时间:2020-03-02来源: 作者: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是水环境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连日来,新冠病毒通过粪口传播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专家的这项研究,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消杀力度,防止病毒通过污水传播变得至关重要。 “以前,我们对粪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频率是一周一次,或者是一周两次。但在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检测。我国废水排放标准的粪大肠菌群指标为1000个/L。现在,我们的检测指标一般不会超过100个/L。”蔡映如说,通过实验检测水质中粪大肠菌群数量,为生产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便于他们及时调整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控制次氯酸钠投放量,是保证水质达标的一项有效手段。” 据了解,监测“余氯、粪大肠菌群”两项特征指标,如果用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从现场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再到出结果,时间周期长且存在病原体二次传染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四川遂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狠抓生产运行重点环节,做好化验监测,严格执行采样,加大化验频次,及时掌握生产数据,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工艺。同时,强化消毒管理,定时对进水泵房、格栅间、脱泥车间等构筑物进行消毒,确保通风、除臭设备24小时运行;做好出水消毒,采取投加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等措施,延长处理时间,增加处理次数,确保出水达标。 “疫情发生后,各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居民家中的消毒液用量激增,导致污水中余氯含量增加,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产生了抑制作用。对此,我们加强了余氯检测,确保了生化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同时,我们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增加曝气时间和处理次数,加大消毒药剂使用量,确保出水中不携带新型冠状病毒。”遂宁国润排水有限公司生产科副科长刘康禾说,为做好污泥转运,产生的污泥都由专人使用专业车辆,托运至指定地点,中途杜绝与人接触,防止污泥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外溢而造成传播感染。 做好生产的同时,污水处理厂加强了厂区及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严格落实进厂登记、测温、消毒等措施,要求一线工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每天对办公楼、生活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等区域进行2次防疫“消杀灭”工作,确保厂区环境卫生安全。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