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湛蓝,是监测数据最美好的呈现
发布时间:2020-02-11来源: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伴而生、共同成长,已成为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这是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对环境监测作出的评价。 1月10日,北京晴空万里。阳光下的人们步履匆匆,这样清透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大家都已“习以为常”。 “以前去过地方的监测站,但是来监测总站调研参观还是第一次。能直接近距离地感受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和进步,很激动。” 上午,媒体记者齐聚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门口,一名参观的记者举起手机,将监测总站的大楼和晴空记录下来。 “通过人防、技术手段,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并及时做出反应。”在回答记者有关数据造假的提问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语气坚定:“未来,对于数据造假我们也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真”是监测数据的根基。为保障数据质量,总站与提供服务的运维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对持证上岗的运维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可信。 “准”是监测数据的核心。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措施,确保获得的每一个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容有一分一毫的错漏和偏差。 “截至目前,我们的大气监测国控站点在全国已经有1436个。明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800个左右。通过科学延续、全面覆盖、均衡建设,我们的统计数据将更具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稳定性。”陈善荣在一副布满站点标志的中国地图前向大家介绍。 “全”是监测数据的关键。去年,总站组织了覆盖全国24个省、161个市、280个站点的空气质量异常数据检查,完成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355个自动站运维质控检查,完成全国27个省份1982个断面现场采样质控检查。 “请客吃一顿饭,罚款十万元。”陈善荣对在场记者介绍如何强化总站廉洁管理时严肃地说道,随后又眉头一展:“自从这项规定出来后,大家也就都知道了,请吃饭也没有用,我们的监测数据,没有商量的余地。” 坚固的顶梁柱也要防止虫蛀侵蚀。通过运维合同中的廉政条款和责任条款,以及《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严重失信机构名单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总站加强了廉政建设,保护这根顶梁柱根基不倒,安稳可靠。 数据只是最后结果的定格。这一串串、一组组精确而复杂的数据背后,是环境监测人日夜默默坚守和付出。 监测总站的落地窗外,晴空下北京城的景色一览无余。这片湛蓝,是监测数据最美好的呈现。(于天昊)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