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滋养“中华水塔”
发布时间:2020-02-11来源: 作者:
曲麻莱黄河源头 魏晞 摄
青海,这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高原,资源得天独厚,大山川、大江河,壮美磅礴;大森林、大草原,秀色绵延。青海面积7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58米。从自然地理上看,青海在国家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南有中华水塔三江源,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北有中国西部最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
与这片大美山川相伴的,是高寒缺氧,地广人稀,土地沙化壮美的自然环境,也让青海面临产业发展瓶颈,不少地方至今深度贫困。
曲麻莱沙化土地上种植的10万亩中药苗。 魏晞 摄
2019年,青海省将脱贫攻坚重点放在深度地区,计划全面完成剩余12个深度贫困县、137个深度贫困村、6.4万深度贫困人口的减贫任务,确保年底实现全省绝对贫困基本消除,为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牢基础。
下好生态先手棋 实现脱贫加速跑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19年初以来,青海启动国家公园省建设,开启青海生态保护新纪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上下共识。
自然是人类的一面镜子,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8月前往青海湖环湖地区考察时强调,要强化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的观念。
下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手棋,才能实现青海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加速跑。作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尤受关注。青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关于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从2006年起取消了对三江源主要地区的GDP考核,确定了11项生态补偿政策。10余年来,青海省坚持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相结合,打出了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的一手好牌。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恩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海林业和草原部门在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上,重点推出了三方面生态扶贫措施:
一是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全域有机发展中藏药种植。适宜的冷凉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广阔的土地、各项指标远远优于国家控制标准的水土环境青海独特的高原自然条件无疑是中藏药材的最佳产地。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新亮点和林业部门精准扶贫新措施,中藏药材种植突破20万亩,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当归、黄芪生产基地。
二是设置生态公益性岗位。青海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业草原生态管护员达4.99万人,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人民币,一人连着一个困难户,这样就能带动近5万户脱贫。其中,三江源有1.7万个生态公益岗位,每人每月收入1800元。
三是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带动增收。仅今年的上半年,青海各项林业工程就带动了6.62万人参与,人均增收2755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1万,人均增收2415元。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