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从漫天飞沙到绿植环城
发布时间:2020-02-11来源: 作者:
黄面嘉峪关已披绿衣,图为嘉峪关航拍图。 毛福 摄
夜幕降临,甘肃嘉峪关少了白昼的酷热,当地民众三五成群来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享受河水潺潺、清风徐来的凉爽夜晚。70岁的李惠林带着孙子漫步其中,看到此景感慨万千,谁曾想极度缺水的戈壁滩会有此番江南之景。
以前,嘉峪关就是一望无际的石头山和裸露的戈壁滩,见绿比登天都难。李惠林回忆说,此前,狂风夹杂着沙石呼啸而过,人们都会寻找避风之处,躲避侵扰。而此情况隔三岔五便会上演一番,墨镜、纱巾、口罩、帽子成为家家户户必备品。
图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一角。 艾庆龙 摄
天上不见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李惠林对于年少时所听儿歌依旧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调侃恶劣生态环境的儿歌、俗语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孙子唱响的儿歌已是来到嘉峪关,看看好风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市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但受制于戈壁环境,当外界谈起该市对其另外印象便是干旱、沙尘。
记者在嘉峪关采访时,谈及当地生态变化,绿色始终是萦绕在嘉峪关人心间挥之不去的情愫。如何节水植绿以及保护生态是这座戈壁城市的永恒话题。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嘉峪关官方将改善民生和生态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战略,从1980年开始,便号召民众植绿、护绿。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已是嘉峪关生态变化的缩影之一。现任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园林工程师林晓云从19岁便在林草系统工作,她参与并见证着当地民众是如何在从戈壁滩上植绿的过程。
当时,植绿最大问题是土和水。林晓云介绍说,采用外运异地淤积土壤,施肥、加填充物和种植苜蓿等方法改良土壤,并借助周边水库建设管道引水入城,为种植耐旱植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所费精力不亚于养活一个孩子。林晓云坦言,受制于特殊气候,外地苗木运至该地,不能存放,必须快速栽植,否则会影响其存活率。在向戈壁要绿洲过程中,一大批林草人吃住在沙窝窝中,特殊时期,甚至还不分昼夜奋战其中。
得益于当地官方支持和几代人的绿色执念,黄面嘉峪关已披绿衣。截至目前,嘉峪关城市建成绿地面积为2756.66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9.2%和40.3%。
目前来看,处处见绿有效改变了小气候,但仍需坚守。林晓云表示,除官方政策支持外,仍需引导、强化民众的节水护绿等意识,营造出众人参与保护生态的氛围,从而持续改善嘉峪关生态环境。(完)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