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养牛产业
发布时间:2020-01-14来源: 作者:
养牛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城乡居民对牛肉的需求也不断增长。1979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保护耕牛和调整屠宰政策的通知》,允许菜牛、杂种牛等肉用牛育肥后出售屠宰,标志着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开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原来技术改变竞争格局的阶段已经进入模式化发展时代。2019年,经过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推介评选的51项技术,是在产业上真正被企业、被产业承认的。比如现在缺牛肉是因为牛少,牛少是因为母牛少,母牛少是因为生得少,牛天生一年一胎,怀孕8个多月,周期长,我国原创性的发明了多胎技术,改进同期发情技术,打激素的时候控制量,生两三头牛很简单,而且不给产业增加负担。类似多胎技术这样的技术还有很多,这是产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没有更多附加成本。
在贵州有这样一个复合型产业模式,一对夫妻养了400头牛,牛粪拉到地里生产蚯蚓,多余的牛粪做有机肥,蚯蚓做了鸡饲料、鱼饲料,养了三千只鸡,一年养两茬。年收入300万左右,根据当地环境资源、市场资源,见缝插针,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这样的模式是应该挖掘向全国推广的,包含了养牛、种草、蚯蚓、养鱼、养鸡等一系列技术。
还有这样一个模式,当地好多农民外出,一个农民把地种起来,种草种果树种蔬菜,养本地的土牛,牛场的免疫程序和安全卫生管理都很标准,然后直供自己开办的餐饮店,有配送车,线上线下配送,还有菜面等礼品盒,由于产业链首尾直接相连,所以农场安全卫生意识和保障程度极高,盈利能力很强。
当前,中国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进口牛肉的倒逼,双重作用之下,中国肉牛产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步伐。发达国家的肉牛产业多数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观念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因此,加强国际间产业合作,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尤为必要。
政策法规
- 习近平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
- (图解)《关于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福建篇章的实施方案》
- 李强同越南总理范明政共同出席越南在重庆设立总领馆换文仪式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条款政府指定...
-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 【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一图读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
- 一图读懂、音频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美丽北京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
- 一图读懂: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一图读懂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